何明发

2016-12-15  

      三月的北京,早已春暖花开,新柳萌芽。清晨,北京市翠微路社区是热闹的,武术将一群热爱健身的老年人聚集在一起。利落合体的太极服,轻便舒适的练功鞋,矫健挺拔的身板儿,还有洪亮利落的太极口号……成为了每周三社区里的一道特殊风景。有谁会想到,在队伍前面带领着大家一板一眼打着太极拳的,是一位年近80的老人呢!


      他的身上仿佛有种年轻人用不完的精力,无私奉献是别人对他的称赞,他是武术教师——何明发。而他自己却说“我只是个武术传承人”!

因病得福  与“武”结缘

      要说何老师为什么会与太极拳结缘,那还真是“因病得福”。行伍出身的何老师退伍后来到北京工作,由于工作需要经常熬夜,身体出现了问题,精气神儿也不那么足了。何老师疗养院修养期间接触到了太极拳,开始每天认真锻炼。太极拳让何老师慢慢恢复了健康,心态上也更从容,他把太极拳从一种锻炼方式变成了自己的爱好,并且长久地坚持下来。何老师说:“我现在身体这么好,还真得感谢太极拳呢!”自身的受益让何老师萌生了一种想法:我要将太极拳传承下去!



我是武术传承人

      在课前,一位来上课的阿姨说,她从2000年就开始跟着何老师学习武术,“何老师上课从来都是免费的。对于刚接触何老师的人来说,何老师的教学未免有些严厉,但正是这种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深深打动了我们,身体的受益更加坚定了我们同何老师学习的信心。”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何老师就开始在社区免费教学武术,这一坚持就是三十多年。“谁需要我我就去,从来不收费,咱不能把武术当商品。我自己花路费也要去给别人上课,因为我知道自己不是武术家,但我是武术的传承人。”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得意的炫耀,桃李成蹊的何老师用自己三十多年的无私奉献,带出了数以万计的优秀武术学员,让中华武术之风吹遍北京各大社区。



      除了对武术教学的执着,何老师还博采众家之长,潜心研究武术理论,提高自己的武术造诣,为的是更加系统地指导学员们打好武术。看书、学习光盘,成了何老师闲暇时的“最佳娱乐”。现在何老师已经是国家级认证的武术教练,多次被北京市以及国家邀请执教各类武术竞赛。何老师还组织自己的团队参加比赛,顶着酷暑冒着严寒,严格训练、身先士卒,赢得众多的武术界高规格荣誉。

      第十一届亚运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天安门万人太极拳、中国长城太极拳表演……这些精彩的瞬间都留下了何老师和武术队员们的飒爽英姿,何老师带队赢得的大大小小的奖牌已经有几十枚了。“跟我一起出去比赛的队员啊,没有一个不拿着奖牌回来!”何老师那种自豪感、荣誉感,就像一个拿了100分的孩子一样快乐、满足。

钟情老年教育


      何老师不仅在武术教学上倾注了大量心血,还在老年教育方面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老年教育不同于义务教育或高等教育。老年人具有年纪大、需求种类多、心理较脆弱、自尊心强等特点,这就要求老年教育必须从老年人的实际出发。何老师总结了他三十多年的教学经验:他将学员们按年龄、学习程度、身体素质等特质分为不同的学习班,设计相应的授课形式。“对老年武术学员,一定要细心、耐心,一招一式一板一眼都要做到位,还要给他们讲解每招的作用。知道怎么做、怎么用,学员的学习兴趣也就高了。”

      何老师把武术教学归纳到全民健身计划中,他骄傲地说:“我是武术传承人,能在帮助老年人长寿的方向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我就心满意足了!”


老年开放大学:我的另一个老师




      现在好多老年人退休后,闲暇时间突然变多,子女忙于工作无法陪伴,生活难免会孤寂乏味,时间久了对老人的身体和精神都会产生不良影响。老年人应该找到兴趣爱好,丰富自己的生活,真正做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何老师除了教学之外,自己也是一名爱好广泛的学生。何老师身边朋友们都玩智能手机,可他却不会用微信,这不,心急的何老师正巧了解到国开老年开放大学有智能手机培训班,就赶紧报名学习。除此之外,何老师还学习了葫芦丝、八段锦、气功、舞蹈……每天过的都很充实,真让人羡慕呀!

      何老师对老年大学的智能手机班授课老师印象非常深刻,“别看老师年纪轻,但是在老年教学上还是很讲究方法的,老师每天都是早来晚走,讲课又细致认真。我们有什么不会的,都会在课后问老师,她每次都是一点点教会我们再走,我们真的很感动!”



      何老师说,老年开放大学应该更加接地气,走到社区去、请进老师来,才能真正为老年人、为社会和国家做贡献。

      辛勤付出的老师、求知乐学的学生、爱好广泛的老人,这些不同的角色都承载着何老师的信念与理想。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即便是到了80岁,人生也可以有许多开始。当何老师翻阅自己的年轮笔记时,一定是骄傲与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