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课程分流”缓解老年大学“入学难”

2019-10-24  

      当前,老年大学“一座难求”、“入学难”,成了社会上尤其是老年教育界热议的话题。而究其问题实质,很大程度上在于课程设置过于集中。“入学难”,“难”在不合理的课程分流上。近年来,常州老年大学不是简单地用“扩招”去解决问题,而是积极探索和实践,从建立课程分流制度入手,形成具有一定约束力的课程分流规范和准则,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入学难”。 


      一是广开发,多引导,扩大分流对象。一方面,开发出足够的课程量,一批批新课程进入老年人的视野。另一方面,各门类课程具有一定的系统性、结构性和层次性的区分,带动并开发出源源不断的课程资源。选择多了,老年学员就不会只盯着某一门课程报,避免因为某一门课程招生人数限制,造成“入学难”。


      二是补基础,活模块,完善分流依据。补基础,也就是说,每个层次要设置适当的课程“门槛”。“入门”也好,“门槛”也好,不是将老年学员拒之门外,而是根据不同人群层次,进行基础性“补课”。活模块,是指课程的多样性和学员选择的广泛性。为了适应老年人,常州老年大学课程建设引入“长尾理论”,不断扩大课程体系,这体系犹如长尾模样,既有热门课程,又有冷门课程,具有无限的选择性,可任其“各取所需”,避免学员盲目选择造成“入学难”。


      三是重选择,计学分,优化分流程序。学校举办“教学开放周”活动,让老年人走进课堂熟悉课程,并在课程宣讲中引导、激发老年人个性化的精神文化需求。老年大学实行弹性学制下的“学分银行”管理,如:各门课程学分均为4学分/学期。学员毕业学分为96学分,学分可以累计。其中必选课程为48学分,选修课程为42学分,实践课程为6学分。学校鼓励学员跨系选修,学分互认。经学校同意,纳入学校统一计划的有关分校、办班点和合作学校所开课程,其学分实行互认。这样可以有效分流老年学员到老年大学任何一个办学点报名,缓解老年大学本部“入学难”。


      四是长学制,分阶段,灵活分流时间。常州老年大学每年分两次招生,春季招生以招“半年制”的预科班为主,让老年学员进行试探性学习,以便在较短时间内让学员“认知课程、认识自我”,进行“有前提条件”地选择分流;秋季招生以招收“长学制”为主,按专业设置主干课程,较好体现课程的梯度和等级。其学制一般分为6年或8年,依旧实施弹性学分制。秋季招生按“学年段”(2年一报)进行,每个“学年段”,学员都可以分流。这一措施解决了学员进校即“从一而终”、“永不毕业”的问题,缓解了老年大学学员在人生某一时间段集中学习的“上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