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开放大学:依托多方系统,构筑老年教育多元化办学体系

2016-06-05  

       1996年12月,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北京老年电视大学(以下简称老年电大)。老年电大由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何鲁丽同志担任名誉校长,原北京市教委副主任马叔平兼校长,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老龄协会、北京市老干部局、北京市人事局、北京市劳动局、北京开放大学(原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六家单位组成指导协调小组,指导协调小组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北京开放大学校内,负责日常事务联络和协调工作。

       北京老年电视大学本部主要是通过社会招生的形式开展工作,为了拓展老年教育的覆盖面,使更多老年人受益,2004年至今,依托北京电大系统、街道社区、养老机构和企业等多方系统,成立了15所老年电大分校,分别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老年教育实践活动。

       第一,最常见的办学形式是依托电大系统、街道社区成立的分校,实际开展工作的共6所:北京老年电视大学门头沟分校、丰台分校、东城分校、海淀分校、密云分校、东城区体育馆路街道分校。这些分校以社区为平台,整合优化区域内外各级各类学习资源,搭建了社区教育服务综合平台,探索出新的社区教育服务形式,同时也推进老年教育全面、深入、有效地开展。这些分校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开展了诸如丰富多彩的体验式课程(海淀分校),小班滚动式的入学教学模式(东城分校),利用社区老年活动室的面授教学(丰台分校),全程“送课到村”的现场教学(门头沟分校),以社区离退休教师志愿者为主体开展老年教育(密云分校)等。

        第二,依托福利院、老年俱乐部等养老机构和企业成立的独具特色的分校,共2所:会员制形式——长寿俱乐部分校;福利院形式——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分校。北京长寿俱乐部是一家大型的民营老年事业服务机构,其为会员开展养生讲座、健身指导、文娱活动、老年旅游等服务项目,让退休老人能够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俱乐部会员人数已达十万人。另外,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分校,其办学特色是调动更多社会人员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招募的志愿服务个人总数达到90余人,志愿服务团队总数达到11个,志愿服务总人数达200余人,为院内老人教授各类课程,每年惠及院内7000余人次。

       这两种形式的老年教育办学形式是北京老年电视大学探索多元化办学体系的创新实践,拓展了为不同类型老年人提供教育服务的途径和渠道。不但满足了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解决了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同时还为老年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为进一步扩大老年教育的覆盖面,提升老年教育的针对性、质量和服务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