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年轻父母工作繁忙,带孩子往往成了祖辈的“任务”。据统计,全国超过一半的家庭都是祖辈带孩子,在大城市,数据甚至达到了70%以上。这种教养方式,又被称为“隔代教育”。
老人帮忙带孙辈,对整个家庭而言有这样几个特点:退休后的时间相对充足,可以更悉心地照顾孩子;老年朋友的心态更为平和,与孩子相处时,能为孩子带来更多的安全感。
与此同时,“隔代亲”又会让不少老人对孙辈多一分疼爱、少一分管教,与孩子父母的教育方式容易发生冲突。
有些话,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不过是用来哄孩子的,殊不知,当话飞出口时,自己的儿女们却无辜挨枪了。长此以往,不仅不利于孙辈的身心健康,还会损害三代人之间的家庭关系。
以下很常见的三句话,就是隔代教育中,问题与分歧的代表。
“你比爸爸/妈妈小时候可强多了!”
在我们眼里,自己的孙子孙女哪里都好,聪明、活泼、可爱,多才多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你比爸爸/妈妈小时候可强多了”,不就是在夸孩子吗?
但这样“抬高孩子,贬低父母”的夸赞方式,有损父母在孩子前面的权威形象,孩子容易对父母丧失必要的信任和尊重。
而家庭教育中的“养育”和“教导”,都是以信任与尊重为根基的。不仅是亲子关系,任何一段良好的关系的建立,都离不开信任与尊重。这两个根基建立起来很难,但被破坏掉可就太容易了。
如果再加上下面这一句,无异于雪上加霜,一场家庭战争,恐怕要一触即发。
“别听他们的,
有我在,你爸妈不能把你怎么样!”
这句话的偏袒系数简直不要太高。既然有爷爷奶奶撑腰,孩子做错事了,当然不会在爸爸妈妈面前认错。人的天性就是趋利避害,小孩子又相当聪明,再来一场嚎啕大哭,父母根本无从管教孩子,只能认输。
如果孩子经常性地被袒护,就难以建立最基本的是非观念,何谈培养良好的品格,长大以后又如何在社会中立足与成长?
所以,孩子做错事时,我们要与孩子的父母立场一致,千万不能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
当然,父母给孩子纠正错误,也需要讲究方法与时机,尽量私下里进行,不当着其他人的面处理。孩子再小,也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尊严一样需要被维护。
对于此类问题,我们与子女要多交流,这样才能逐步达成共识。否则孙子孙女也会无奈又迷惑,每个人的态度不一样,究竟该听谁的?时间长了,索性谁的话都不听。
“不哭不哭,爷爷给你买。”
小孩子的表达能力有限,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往往就会哭闹,多数情况并不是因为真的痛苦,而是以大哭的方式来“要挟”他人。有的老人宠爱孩子,看到孩子哭,就忍不住想满足他们所有的愿望,无论这些愿望是否合理。可是下一次孩子又用哭闹的方式提出无理要求时,单纯的劝阻已经无济于事,爷爷奶奶们只能一次次选择退让。
那应该怎么回应孩子的要求呢?可以这样说——
“告诉爷爷,为什么想买这个。”
如果要求是合理的,可以给予满足,但不要马上行动,先问问孩子为什么提这个要求。若是要求不合理,就不满足,而且态度坚决,语气温和。
如果孩子哭闹,就等他冷静下来再说。一方面允许孩子哭闹,表达负面情绪,另一方面也让孩子明白,靠哭闹不能达到目的。
至于要求是否合理,需要一家人达成共识,跟孩子提前约定好,谁都不可以破例。倘若破例一次,这个“约法三章”就白立了。
隔代教育的问题,其实并不在“隔代”上,而是每代人对待教育的态度不同。现在的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更为精细,而在老年朋友生活的年代,则比较直接粗放,难免会有分歧。
爸爸妈妈是第一次当父母,咱们也是第一次当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啊,也有一堆问题需要答案:怎么科学地夸奖孩子?对于重要的问题,如何在理念上达成一致?怎么给孩子立“规矩”?
所以,学习点新的教育理念和心理知识,对于完成“带孩子”这个家庭重任,还是相当有必要的。
有空的时候,来听听《优化隔代教育——孙辈养育与心理培养》,一起做智慧的长辈!
(点击课程名,即可跳转到课程并观看)
更多好课,快乐学习
欢迎您注册成为国家老年大学学员
如果您想要学习更多课程
欢迎登录国家老年大学官网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
可关注官方微信、下载官方APP、进入小程序、进入视频号